期刊简介
本刊为全国一类中医学术性期刊,以报道本院教育、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兼顾本省及国内外有学术见解的优秀中医学论文,以提高为主兼顾指导自学。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55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34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7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89年获浙江省高校学报编辑质量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办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5-5509
- 国内刊号:33-1349/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1989年获浙江省高校学报编辑质量三等奖
- 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本刊为全国一类中医学术性期刊,以报道本院教育、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兼顾本省及国内外有学术见解的优秀中医学论文,以提高为主兼顾指导自学。
1稿件要求
1.1稿件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层次清晰,文字精炼,数据准确,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1.2稿件请用简化字撰写,并以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不用繁体字和异体字(中医文献考证除外)。外文必须分辨出大小写、上下标、正斜体,非英文要注明语种。
1.3图表应有自明性,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表格用三线表,设计应简洁、合理。图稿用碳酸纸墨绘,线条要清楚、匀称。照片应清楚,对比度适宜,病理切片注明染色方法,显微镜照片应注明放大倍数,图表均要有图题、表题。
1.4文内标题层次一般不超过3级,一律用“1”“1.1、1.2”“1.1.1、1.1.2”等标识,均顶格写。
1.5 来稿应附5~8个关键词。3000-5000字的论文请附正文左右的结构式摘要,5000以上的论文请附正文5~8%左右的结构式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同时附英文文题、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作者单位译名,以及与中文一致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1.6 本刊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对已废止的计量单位请作者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不包括引用古代文献中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应使用国际符号,如“g”“cm”“mmol”等。
1.7数字用法请按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书写,小数的有效位数应注意前后一致。
1.8正确使用名词术语。现代科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为准,中医名词可参照《中医大辞典》和有关教材。药名应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名称为准,中药名不得使用别名和简称。外文字母缩略词首次出现时应先用中文及英文全称,英文全称及缩略词以括号附于中文全称之后。
1.9文稿中若引用他人观点或数据,请注明出处,并列入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公开出版的原始文献,并按顺序编码著录。其参考格式如下:①期刊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3人以内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录前3人,后加“,等”).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引文起-讫页码.。②著作:[序号]主要责任者(著录人数同期刊).书名[M].版本(第一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引文起-讫页码.。③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著录人数同期刊).题名[C]//主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引文起-讫页码.。
1.10多作者文稿署名必须排序,不得有并列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单位、邮政编码列于作者名下方,其他非同一单位作者之单位列于其后。
1.11来稿若系实验和临床论文,须附本单位的介绍信,表示同意公开发表,并对论文真实性和保密性负责。如系各级基金资助项目、科研成果、获奖成果的论文,请在首页下方标明,并注明项目编号。
1.12来稿若涉及统计学处理,请注明统计学方法,并给出相关数值,如F值、P值、t值等。
2 其他事项
2.1来稿著作权属作者,但文责也由作者自负。请不要一稿多投。本刊可对来稿进行文字性修改、删节和论文结构的调整,若作者不同意修改,请事先在来稿中说明。
2.2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第三方数据库,稿件一经录用,即视同作者已许可将其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委付本刊,并同意本刊将上述权力转授给第三方。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并支付。
2.3若稿件为撰写老师经验或另有通讯作者,请作者将老师或通讯作者对该稿件的审阅意见一并提供。
2.4每篇稿件收取审理费50元,请作者将此款项通过邮局汇至本刊(收款人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收款人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邮编310053)。发票抬头请在汇款附言中说明。若发票抬头开具单位,请在汇款附言中同时写明单位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影响因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发文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总被引频次
-
论《伤寒论》58条“阴阳自和”之意
《伤寒论》58条的“阴阳自和”,过去一般解释为“阴平阳秘”,是从病机的角度理解,但细考《伤寒论》多条论述“自和”的原文,所表达的均是“脉证”是否相符,而“阴阳自和”更专指寸尺部位的脉象是否阴阳脉相等同,以判断疾病是否向愈.以诊察脉象的角度理解“阴阳自和”,对于临床判断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宇铭 刊期: 2012- 12
-
多媒体阅览室的软件控制与系统维护
结合工作实践,针对多媒体阅览室软件控制与系统维护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易安宁;高淑芳 刊期: 2002- 05
-
脾胃病临证研究
根据多年临证总结,从脾病多化湿、理气调升降、健脾宜长久,不效加疏肝、降逆忌便结、苦寒防伤中、温脾可清肝、滋阴勿碍脾、年高益气阴、妇人重调肝、痛证可补气、病可互参等方面讨论脾胃病症的基本用药原则.......
作者:张博生;陈静 刊期: 2005- 01
-
活血化瘀临床应用研究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已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活跃、有成效的领域之一,并且广泛运用于内、外、妇、皮肤科等科,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硬皮病、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就活血化瘀法在内科临床常见病中的应用做一概述.......
作者:朱林平;孙仕润;孙仁光;曹旭焱;徐宗佩 刊期: 2009- 04
-
怎样做好一名中医师——我的体会
1熟读精思,博学强记学医要矢志不移,志不强者智不达;读书要精勤不倦,熟读深思义自明。我的学术思想,主要渊源于《内经》、《素问》,又深刻吸取历代名医著作之精髓。读经典应从《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等入手,然后循序渐进,博鉴名家著述。《金匮》妇人病三篇所述的理法与方药,乃后世治疗和研究妇科临床疾病之根基。巢氏《诸病源候论》述妇人杂病二百四十三论,研究诸病之源,九候之要,是一部病理专书。孙思......
作者:裘笑梅 刊期: 2001- 01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方法]以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病例为实验组.通过回顾病历调查.以实施妇科常规护理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病例为对照组.于经前2日开始,连续7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护理方法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病人给以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生活起居指导,药饼......
作者:陆波;吕征琴 刊期: 2012- 04
-
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8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28例,单纯药物组26例,均以10天为1疗程,以VAS疼痛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观察比较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8%,单纯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和单纯西药都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
作者:庞德;周智梁;徐嘉营;武娟 刊期: 2013- 11
-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初探
[目的]对代谢综合征(MS)中医病因病机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通过复习古今文献,结合王晖老师的临证经验,总结MS的中医病因病机.[结果]于MS,先天禀赋不足为其易感因素,多食少动为其始动因素,气化失调为其基本病机,痰浊瘀血为其病理产物,变证百出为其不良结局.临床上治疗MS,应当分清主次,随证治之,以有效地阻断疾病发展,提高MS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MS有着特定的中医病因病机,对MS中医病因病机进......
作者:顾颖杰;王晖 刊期: 2015- 01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脑利钠肽、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26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和49例非高血压患者的BNP、AngⅡ和ET水平,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EH组血清BNP、AngⅡ和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均与平均动脉压(MAP)成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体重指数(BWI)无相关性......
作者:梅益斌;季乃军;樊必夫;王成尧;李付远;童丽军;陈东海 刊期: 2004- 04
-
中药内服外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自制中药散剂外敷和中药灌肠并结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慢性盆腔炎(Chronic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CPID)性包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37例CPID性包块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我院自制中药散剂外敷和中药灌肠合并口服中药汤剂进行治疗,7~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西药......
作者:徐惠平 刊期: 2012- 07
动态资讯More >
-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九味肝泰胶囊中黄芩苷含量
- 2 从血培养结果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 3 非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188例临床观察
- 4 益气补肾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 5 姜黄素抑制IFN-γ对HaCaT细胞促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 6 稚儿灵颗粒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60例临床观察
- 7 健脾平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体会
- 8 甲状腺自身抗体以及促甲状腺素与流产的关系探究
- 9 调肝止血中药对置Cu-IUD大鼠外周血清及子宫组织t-PA,PAI活性的影响
- 10 《儿科醒》学术特色探析
- 11 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
- 12 7种红曲霉的扫描电镜观察
- 13 章太炎医界弟子考论
- 14 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生物力学的研究
- 15 中药治疗儿童单纯性肾小球性血尿30例
- 16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现状与展望
- 17 中医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 18 杨骏教授临床灸法经验撷英
- 19 益胃冲剂抗胃粘膜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 20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编制难点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