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全国一类中医学术性期刊,以报道本院教育、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兼顾本省及国内外有学术见解的优秀中医学论文,以提高为主兼顾指导自学。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55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34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7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89年获浙江省高校学报编辑质量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办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5-5509
  • 国内刊号:33-1349/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89年获浙江省高校学报编辑质量三等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2001年第1期文章
  • 辨证层次论

    辨证论治存在明确的层次,每一层次间有严密的逻辑统属关系,构成完整的体系,对此医者在临床实践中有一个逐渐消化、吸收、体味辨证论治规律的过程。......

    作者:刘时觉;刘尚平 刊期: 2001- 01

  • 《金匮要略》辨证原则与辨证方法研究

    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脉证合参,整体性原则,脏腑经络辨证,八纲辨证阐述《金匮要略》的辨证原则和方法。......

    作者:柴可夫 刊期: 2001- 01

  • 《内经讲义》章句别定一则

    《内经讲义》五版教材所节选原文句读合理,释义平正,使用以来颇为中医药院校师生称许。但经习读前人注疏,并参验临床所见,笔者发现部分章句尚有不妥之处。今举出病因病机篇中《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因于寒……阳气乃竭”一段,别作新断,以为抛砖引玉,冀能有补于医事。笔者之意即移“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于段首,摘出“因于暑”条中“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补于“因于寒”条下,试作句读为:欲如运枢,起居如惊......

    作者:荀运浩 刊期: 2001- 01

  • 浅论恶血归肝及其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恶血所属必归于肝,肝乃祛瘀生新之脏;恶血伤肝宜治肝脏,肝乃调气理血之枢。临床凡损伤有血瘀气滞或损伤有肝系征象者,均当从肝论治。......

    作者:杨友发 刊期: 2001- 01

  • 急性缺血性脑梗塞中医认识及用药思路

    近年来,由于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辅助检测手段,尤其是CT、MRI相继问世和广泛应用,对急性脑梗塞(下简称脑梗塞)认识有所深化,诊断率逐年上升。笔者结合近10年来临床研究,谈谈中医认识、用药思路。1元气虚衰,血液郁(瘀)于脑为其主要病理机制......

    作者:熊家平;周承志;甘红 刊期: 2001- 01

  • 论经方对方剂学发展的意义

    经方用药精炼、配伍严谨,尤其是经方之药对、小方、复方、大方的用药特色及组方技巧更为后世所称道,对中医方剂学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作者:徐晓东 刊期: 2001- 01

  • 谈再版中医古籍的删节

    就再版的《经方实验录》、《医学衷中参西录》、《通俗伤寒论》等书籍内容的删节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再版前人遗著,必须保存其原貌。......

    作者:牟允方 刊期: 2001- 01

  • 唐以前中医骨伤科文献概论

    对《黄帝内经》、《肘后备急方》、《华佗神方》等唐以前的医著中有关骨伤科内容进行了概括和评价。......

    作者:叶新苗 刊期: 2001- 01

  • 胃病的中医辨治与调养

    胃病是以上腹胃脘部经常发生胀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系常见病多发病,且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临床上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多见。中医对此病早有研究,并形成系统认识,独特疗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日:“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伤寒论》中所谓“心下痞,按之濡”或“心下痞,按之痛”等,皆指胃病而言。现根据个人体会和经验,总结阐述如下。......

    作者:周庚生 刊期: 2001- 01

  • “肾藏志、应惊恐”理论的发生学剖析

    探讨“形与神俱”观念的发生乃“肾藏志、应惊恐”发生学研究的起点,“形与神俱”这一命题实际上是中医学向传统文化回归和求合的众多具体体现之一,其发生学依据有“以表知里”以及对“生长壮老己”这一生命过程的观察;“志”具广、狭二义,《内经》“肾藏志”之“志”所指系狭义之志,即意志及记忆,“肾藏志”理论的发生以“肾藏精”理论为基础,有赖于“主体思维”方法对意志与行为关系的把握,同时,对健忘的治疗反证亦是归纳......

    作者:李如辉;张光霁 刊期: 200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