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全国一类中医学术性期刊,以报道本院教育、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兼顾本省及国内外有学术见解的优秀中医学论文,以提高为主兼顾指导自学。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55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34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7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89年获浙江省高校学报编辑质量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办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5-5509
  • 国内刊号:33-1349/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89年获浙江省高校学报编辑质量三等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2014年第12期文章
  • 基于问题意识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基础生物学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建立“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在基础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以问题意识养成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开展热点问题讨论和课后探究.[结果]将平面单向传递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学习效率.[结论]建立了“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

    作者:朱振洪;余勤;赵伟春;宋忠诚 刊期: 2014- 12

  • 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总结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及不足.[方法]选取相关文献,探究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在辨证论治规律、疗效机理等方面的进展,分析总结其疗效及优势,并对临床科研中存在的不足予以评析.[结果]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多从肺脾肾角度出发,从实论治,予清肺化痰、宣肺化痰,健脾化湿等法,从虚论治,予益气固表,养阴润肺、培土生金、健脾益气、补益肺肾......

    作者:袁斌;赵长江 刊期: 2014- 12

  • 粘蛋白5AC-EGFR通路与哮喘关系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目的]总结气道粘蛋白5AC(MUC5AC)高分泌中EGFR信号通路及其调控机制,探索其在中医药防治哮喘机制研究中的意义.[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归纳MUC5AC生物学特性、MUC5AC与哮喘的关系、EGFR信号通路与MUCSAC的关系以及近年来中医药抑制气道MUC5AC高分泌的研究情况.[结果]EGFR信号通路是多种因素引起人类哮喘MUC5AC高分泌的共同通路.中医药对哮喘气道MUC5AC高......

    作者:董盈妹;赵霞 刊期: 2014- 12

  • 钱乙辨治儿科4种常见病的学术经验探析

    [目的]探讨钱乙辨治疮疹、惊风、疳证、吐泻等儿科4种常见疾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特色.[方法]通过系统研读《小儿药证直诀》,梳理分析书中疮疹、惊风、疳证、吐泻等相关内容,归纳钱乙治疗上述4种疾病的学术特色,并进一步提炼总结钱乙辨治儿科疾病的学术经验.[结果]钱乙认为,疮疹的病因为“外感天行,内蕴热毒”,并详细记述其病初症状;钱乙对惊风以急慢分论,认为“凡急慢惊阴阳异证,切宜辨而治之”;钱乙对疳证提出应......

    作者:刘敏;闫军堂;刘晓倩;王庆国;潘利叶 刊期: 2014- 12

  • 浅论《黄帝内经》五音治疗思想及现代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中五音治疗思想及现代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查阅古代医籍及现代文献,从《黄帝内经》五音治疗思想的内涵、五行-五脏-五音-七情的关系、五音疗法的应用方法及其在现代临床中的运用,分析总结五音治疗思想及现代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乐与人和”、“天人合一”是《黄帝内经》中医五音疗法的理想境界,它强调阴阳平衡、五脏相因、情志相胜、三因制宜.临床可按照五脏对应关系、五行生克关系、个体......

    作者:李元琪 刊期: 2014- 12

  • 浅谈朱丹溪及其弟子论郁证

    [目的]总结朱丹溪及其弟子的郁证理论.[方法]研究有关文献,列举朱丹溪及其弟子对郁证病因病机、治法的相关论述,分析朱丹溪及其弟子对郁证的阐述与发挥.[结果]朱丹溪以《内经》中“五郁”学说为源头,博采众家之长,提出了“六郁”学说,分别从气、血、痰、火、湿、食六个方面对郁证进行了论述,并创越鞠丸、六郁汤等治疗郁证的名方,开创了专篇论述郁证的先河.丹溪弟子戴思恭对郁证的脉、因、证、治作了更为深刻的阐述,......

    作者:胡玉翠;汪伟;段雷 刊期: 201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