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全国一类中医学术性期刊,以报道本院教育、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兼顾本省及国内外有学术见解的优秀中医学论文,以提高为主兼顾指导自学。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55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34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7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1989年获浙江省高校学报编辑质量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办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5-5509
- 国内刊号:33-1349/R
- 出版周期:月刊
-
胃手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
胃手术后,胃、十二指肠的局部解剖发生变化易导致胆汁返流性胃炎.认为本病病位在胃,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肝失疏泻,故治疗应以肝、脾、气血论证.......
作者:王锡琴;蔡平平;马宏博 刊期: 2007- 05
-
益经汤加减治疗虚性闭经34例体会
[目的]观察益经汤加减治疗虚性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益经汤加减治疗观察34例.[结果]治愈18例(53%);好转12例(35.3%);无效4例(11.7%),总有效率88.3%.[结论]益经汤加减可有效治疗虚性闭经.......
作者:张秀梅;和岚 刊期: 2007- 05
-
化瘀泄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服用化瘀化痰泄浊汤.[结果]治愈15例,好转25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88.9%.[结论]化瘀泄浊汤能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作者:朱亮 刊期: 2007- 05
-
蒙定水教授辨证施治肺心病经验
肺心病以肺脾心肾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蒙定水教授根据本病不同时期,不同证候进行辨证、辨病论治,注重整体观念,从脏腑虚顿着手,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兼顾扶正补而勿滞,祛邪攻而勿伐,治痰要活血,血活痰则化,权衡论治.......
作者:叶寒露;蒙定水 刊期: 2007- 05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2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例中,10例单纯的西医保守治疗,7例4~7天痊愈,2例有效,1例转手术治疗;12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11例3~5天痊愈,有效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比单纯性西医保守治疗疗效要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兴耀 刊期: 2007- 05
-
HPLC法测定骨质宁搽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质宁搽剂中盐酸小檗碱(C20H18ClNO4)含量的方法.[方法]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50mmol·L-1NaH2PO4水溶液(磷酸调PH=2.5)(25:75),流速1.0mL·min-1,室温,UV348nm检测.[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106~0.530μg(n=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方法精密度RSD为0.7%(n=6).4批样品......
作者:徐世芳;陈爱瑛;姜丽霞 刊期: 2007- 05
-
谈中药饮片小包装调剂的优势
传统的饮片包装,调剂方法严重制约中医药的发展,因此,饮片的包装调剂改革势在必行.综合几年来的实践,对中药饮片的小包装调剂,从工作效率、饮片质量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讨论.......
作者:麻淑磊 刊期: 2007- 05
-
乌梅及其六种伪劣品的鉴别
乌梅中医临床内服外用均有奇效,但常被杏、山杏、山李、桃、陈乌梅、诃子等伪劣品所混淆,从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四方面可将它们相互鉴别区分开来.......
作者:朱雪梅 刊期: 2007- 05
-
茶薪菇总氮含量的测定研究
[目的]测定茶薪菇中总氮的含量及比较凯氏定氮法与分光光度法在茶薪菇总氮含量测定的优越.[方法]采用凯氏定氮法与分光光度法.[结果]两种方法测得茶薪菇总氮含量基本相同,为30.70mg/g.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分光光度法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可以用于测定总氮的含量.......
作者:严志强;熊耀康;吴巧凤 刊期: 2007- 05
-
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趋利避害,在充分发挥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下减少伤害.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要认识不良反应发生的条件、规律,尽量防止和减少它们的发生.......
作者:周晓霞 刊期: 2007- 05
动态资讯
- 1 《醉花窗医案》中的鉴别诊断方法
- 2 编纂工作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中的功能探讨
- 3 六仁三生汤防治胸腰椎骨折早期腹胀便秘疗效观察
- 4 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现状谈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 5 中药外洗配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7例
- 6 浅谈健康教育中体育的作用
- 7 生脉注射液对鼻咽癌放疗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观察
- 8 慢性肾衰的中医分型论治
- 9 针灸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外科腹胀病人248例
- 10 SNI大鼠神经痛维持期脊髓背角TRPV1的活化形式及低频电针干预作用
- 11 祛痰散瘀软坚中药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及HYP含量的影响
- 12 消灼汤治疗非淋病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 13 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 14 浅析汗法治疗水肿
- 15 黄连温胆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三则
- 16 多糖甲基化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17 黄挺教授辨证治疗舒尼替尼相关蛋白尿的经验
- 18 自拟解毒扶正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3例
- 19 方剂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
- 20 清气化痰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88例